对于蝉,我始终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
蝉餐风饮露,人们常用比兴手法,以蝉喻人的品行高洁。从古至今,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对蝉进行歌咏,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唐朝诗人虞世南笔下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最为欣赏。诗人笔下这只被人格化了的品格高洁的蝉,让人肃然起敬。
在我的家乡沛县,蝉是再寻常不过的昆虫。蝉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两千余种。我专门考证了一下,生长在沛县地区的蝉,准确的学名应为“蚱蝉”。老家上了岁数的人习惯称蝉为“鸡拉猴”“鸡拉龟”,年轻人则多称蝉为“金蝉”。蝉的一生有幼虫、成虫两个生命阶段,幼虫在地下生长,成虫就是我们平日里看到的会飞、会鸣叫的蝉。
每年的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寓居地下三四年之久的蝉的幼虫,会从地下大拇指粗细的洞窟里钻出,就近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实现到成虫生命阶段的转变。“金蝉脱壳”成语本意,描绘的就是这一动态的时刻。蝉的幼虫大小和成年人的大拇指差不多,共有三对足,爬行起来慢慢腾腾、不急不忙。它一般会在傍晚时分,先把洞窟打一个绿豆大小的小口子,待天完全黑下来后,才会离开洞窟,爬向高处。
蜕壳前的金蝉幼虫是一道美食。20世纪90年代,我读初中那会,每到出蝉的季节,天擦黑,乡亲们都会拎上小桶,拿上手电筒和竹竿,到村子的树林里去捉蝉。借着手电筒的光,一棵树接一棵树,转着圈从下往上寻找爬上树的蝉的幼虫。一般晚上十点左右结束,一晚上一人大概能捉百来只。每天一大早,小商贩准时会到镇上的十字路口收蝉。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你一百只、他八十只,好不热闹。
蝉改称“金蝉”后,我曾一度为蝉的俗称中的乡土记忆符号被抹去,而感到惋惜。后来,从儿时玩伴那里了解清楚原因后,也就释然了。改称“金蝉”,源于乡亲们对蝉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乡亲们眼里,金蝉是帮助通往富裕之路的“宝贝疙瘩”。
金蝉的幼虫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在食品中是名副其实的蛋白王。性寒、味香,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金蝉的幼虫羽化蜕除的外壳——蝉蜕,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
因脂肪含量极少、味道鲜美,金蝉的幼虫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每次回乡,亲朋好友招待,油炸金蝉这道菜必定会有。在多数徐州人的心里,这道菜早已成为走到哪里都忘不掉的家乡味道。
沛县西北部的鹿楼镇等几个乡镇,最适宜蝉的生长。那儿土地是沙土地,易旱不易涝,易于金蝉打洞。柳树、榆树和苹果树、梨树等栽植得比较多,树木的汁液解决了蝉的“口粮”问题。不少乡亲们利用自家果园、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等栽树,搞起了金蝉养殖副业,“金蝉小镇”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乡亲们讲,去年一只金蝉已经卖到了七八毛钱,还供不应求。小小金蝉这么紧俏,让我没有想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生就是博官网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