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德两国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德关系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大树,两国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结出丰硕成果。农业作为两国合作最接地气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合作发展迅速,已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秋时节,2022年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项目联合开幕式成功举办。连日来,十余位中方学员相聚北京,围绕低碳农业等主题,通过与德方学员云端互动、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一系列活动。
2022年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项目联合开幕式现场。
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项目于2015年启动,由两国时任农业部长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是两国农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说:“截至目前,项目为两国培养了逾160名优秀青年农业人才,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有的是青年科学家,有的是地方农业行政管理人员,有的是年轻的农业企业家或大企业后备人才……这些年轻人是中德农业界加深友谊与合作的火种,今后必将成为中德农业合作发展的中坚力量。”
云端互动,为低碳农业发展贡献智慧
发展低碳农业既是全球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各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低碳农业是未来的关键词。”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国际合作与世界粮食事务司司长科妮莉亚·伯恩斯在联合开幕式上的视频致辞中提出,去年中国河南和其他省份受到强降水和洪水的严重影响,目前德国大部分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干旱,极端天气和全球气温上升对我们现有的农业生产体系构成挑战。“因此我非常看好今年项目的主题——低碳农业,我们将关注问题的人生就是博官网的解决方案,减少农业生产系统的排放,保障未来的粮食安全。”她说。
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明表示,德国是低碳农业的先行者,法律、技术等工具储备丰富成熟,中国也在不遗余力推动低碳农业发展,制定了十大行动计划。非常期待今年中德学员和专家们各自展示低碳农业领域的创新探索,为未来低碳农业发展贡献智慧。
德国农业协会培训部主任尼娜·艾希贝格通过视频表示:“青年农业人才交流项目自七年前启动以来,已成为德中农业合作的一大亮点。项目为两国的年轻专业人员提供了更多机会,供大家学习国际知识,加入人才网络,获取相关专业领域技能。”
“很高兴同中国伙伴们分享我的商业经验和个人观点,期待不久的将来能来到中国,学习低碳农业方面的知识。”德方学员代表西蒙·肖沃特在视频连线中说道。
中方学员代表李一清来自浙江,他经营的一景牧场现在是浙江省内奶牛存栏量最大的单体牧场,生产的生鲜乳常年保持高质量,细菌总数和体细胞等安全性指标已达到欧盟标准。一景牧场既采用很多国内先进技术,例如牛舍中使用的湿帘控温技术,牛粪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烘干牛粪并循环利用的技术等;同时积极引进和使用国际先进装备,比如犊牛饲喂系统正是从德国引进。他说:“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活动的开展,中德两国的学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在低碳农业实践中的优秀经验,用我们共同的努力,推进两国农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地考察,足迹从企业车间到有机农场
“我们的车间是万级洁净度车间,红色区域的风机风带,是通过洁净空调让整个车间里的空气都达到万级洁净度。这个洁净度是一般手术室的标准,可以保障我们的产品在包装时是完全洁净的,以确保产品安全、无微生物污染。”“前面的切片机和拉伸膜包装机也是全套联动的,可以保证我们有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人员接触,从而减少人员污染产品的可能性……”
拥有万级净化车间的北京美好美得灵食品有限公司,是本届项目学员实地考察的首站。在这里,他们的学长,2020年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项目学员雷雨,带领他们从猪肉屠宰流水线到猪肉制品的全自动化生产线逐一参观,讲解业务发展、分享个人心得。
项目学员参观考察北京美好美得灵食品有限公司。
当天下午,学员们又来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的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林间散养的走地鸡、悠然产奶的大奶牛、天然种植的瓜果蔬菜,无不让学员们充满兴趣。农场主石嫣,一位下乡种菜的女博士,正是今年项目学员之一。
项目学员们在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的分享收获有机农场参观考察。
石嫣与同学们聊起,农场大概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盈利,以会员制为载体、以一二三产相融合的运营方式进行销售。目前已把农场种植的水果、蔬菜,生产的肉、蛋、奶,每周配送到北京市1500多个家庭,客户可以选择的蔬菜和水果品种超过100种。
此后,学员们又陆续参观大荷兰人公司和拜耳耘远农场,从现代化家禽家畜的养殖设备到智慧农业,上完一堂又一堂信息量满满的实践课。
项目学员在大荷兰人中国总部座谈交流。
学员潘新星曾在爱尔兰生活11年,拥有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学位,为继承父亲的心愿回国“务农”,目前在湖北省浠水县经营一家以水稻为主的全产业链企业。实地考察令他获益匪浅,“美好美得灵的猪肉屠宰流水线和猪肉制品的全自动化生产线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于农业产业标准化发展的理解,大荷兰人的国际化布局和体系化管理开拓了我对于现代农业企业要做百年企业的认知,分享收获和拜耳耘远农场让我增进了对于有机农业的把握。未来我会继续强化智慧农业对于丘陵农业发展的效能,向农文旅结合的方向发展,提升水稻全产业链中各个板块的品质。”他说道。
项目学员参观考察拜耳耘远农场。
“每一个参观学习的场地都是思维碰撞的发生地。十多个不同领域的农业青年聚集在一起,在以往很难发生交集的领域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有助于每一位学员以更多元、更全面的视角思考自己从事的事业。”来自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学员杜睿补充道。
交流分享,在彼此欣赏中增进了解达成合作
为期三天的首场中方学员线下交流活动,既是一场青年农人的业务交流会,更是一场分享心得体会的故事会。这些懂农业、会外语、在各自领域初露锋芒的佼佼者,有高校科研专家、有大型农牧企业高管、有海归博士农场主、更不乏“农二代”和创业者与企业家,短暂的相处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对话和碰撞,也搭建起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作为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项目启动至今的首位香港青年,投身昆虫产业14年的学员庄一洲对记者感慨:“在多轮筛选和面试的过程中我发现,各位参与者卧虎藏龙,能够成为这支优秀队伍的一员,我无比兴奋。相信我们高效团结之后,通过引进农业真龙头、真技术、真人才到各地发展,一定能够完成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使命。”
“我认识到单一农业方向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进行全产业链建设,未来我会将研究重点放在延长和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方面。”学员高飞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活动结束后他与记者分享道,“这几天农业领域不同方向的年轻人欢聚在一起,领略了每个人在农业方面的实践工作,加深了大家对新时期新农人的理解和认识。”
杜睿从事的领域是畜禽粪污资源化、无害化,此次学员们所在的单位既有他的合作方,又有可能协同发展的上下游产业。“同学马乐来自北京谷裕农业有限公司,从事设施农业,我们进行了许多关于二氧化碳肥与氮磷肥的有趣对话。对于循环农业中各个单元面临的困难,也有机会开诚布公地交流,并尝试去解决行业共同难题。”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对个人事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开拓视野的机会,对整个行业更好地彼此融合也做出了推动。更有趣的是,在从北京返程后的几天里,我与同学李一清的浙江一景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又签订了一份合作合同。”
(图片:安然、庄一州 摄)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生就是博官网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