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典型的仡佬族人,从小生长在贵州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自然界的洗礼和日复一日的农村生活给我的皮肤镀上了一层古铜色,从小大家都戏称我为“非洲人”。非洲,这个地球另一端的神秘之地,与我结下了缘分。
29岁,我参加了第一期中国—尼日利亚南南合作项目,为期一年多。34岁,我再次参加了中尼南南合作。2016年12月,我国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下简称“圣普”)时隔19年正式复交,42岁的我跟随农技组第一次来到圣普,一工作就是4年。
彼时,因为刚刚复交,农技组的工作受到了圣普上下的重要关注。作为畜禽专家,我迅速摸清圣普畜牧业发展状况,找准猪疝气这一制约当地生猪生产的关键因素,积极筹备并成功示范了当地首例猪疝气手术。这次手术一炮打响,中国技术得到了圣普方的高度认可!圣普方表示,希望中方专家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并掌握相关实践技能,减少疝气发病率。除了猪疝气手术,我还在当地开展了小鸡孵化、育雏技术示范。从选购种蛋、消毒、照蛋、小鸡公母鉴别到育雏,每一个技术步骤都为当地技术人员和老百姓进行了详细的示范和讲解。目前,圣普养禽业已进入良性循环模式,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或直接购买脱温鸡苗,或带着种蛋到示范基地孵化间来孵化,养殖热情高涨。
邹睿(前排左一)在氨化饲料制作现场开展培训。
在圣普开展援助工作期间,我受邀面向圣普农业官员、技术人员、示范户、农户等开展培训达三百余人次,实施猪疝气手术共11例、加工推广并赠送国家种猪场和养猪小区54个自动投料猪槽、猪人工授精319头、阉割公猪363头、生猪二元杂交示范……种种示范技术的开展为当地的同行们打开了新思路,为当地的畜牧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因此,圣普农业部授予我和农技组同事“突出贡献奖”、圣普电视台多次对我们农技组进行专题报道……
郑和下西洋将瓷器和茶叶带到了红海沿岸,农业援外将减贫致富的看家本领传播到了非洲大地。在非洲友人需要的时候,我们挺身而出、全力以赴,从此结下深情厚谊。圆梦非洲,感恩中非农业合作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平台,让我能在自己最珍贵的青春岁月里做最有意义的事;圆梦非洲,愿以青春和汗水为中非友好合作代代相传做出贡献。
(供图: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生就是博官网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