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和农民群众的生活,其经验也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究竟学什么?在“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之际,本报“三农学习谈”专栏推出系列评论“‘千万工程’习得录”,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谋划部署“千万工程”、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要求,在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同时,探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真经妙招。敬请关注。
“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视角足够宽广,才能看清历史的纵深。二十年前,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下,浙江“千万工程”拉开序幕。二十年后,站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回看这项基础工程、龙头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令人体会更深、方向更明。
“千万工程”始于村庄整治的点点星火,进而汇聚成农村生态、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城乡关系的深刻变革。这当中最为闪耀的,无疑是一个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迭代、又指导实践深化的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2005年8月,在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座谈时,他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之江新语》中,他写道,“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理念一变天地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保护好绿水青山,也能带来金山银山。浙江把这些重要理念和要求贯穿实施“千万工程”全过程各阶段,在绿色发展的“两山”理念指引下,“千万工程”持续推进二十年,浙江万千乡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成功蜕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两山”理念将被赋予更多时代内涵,其蕴含的绿色辩证法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生态宜居是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要一并设计、一体推进。今天我们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首先就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两山”理念,统筹好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
要把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牺牲农民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来发展经济,也不能让农民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整治村庄环境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长远来看,还要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和美。
要把生活和生产结合起来。与城市居民不同,农村居民的住宅和庭院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乡村,要跳出就人居抓人居、就建设谈建设的思维束缚,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对美丽家园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尤其是一些地方财力有限,更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以促进生产发展、有利农民增收为重要原则,重点推进通村路、旅游路、冷链物流等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
要把美村和富村结合起来。乡村建设并非一劳永逸,建好的乡村要能够持续运行,必须得有自我“造血”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打开思路,把单纯的乡村建设变成开发利用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要通过对村庄资源和资产的集约高效利用,挖掘乡村之美的多元价值,让遍布乡野的生态美景,成为绿色农业村、红色旅游村、蓝色渔乐村、古色古香文化村等市场品牌。
既要生态美,也要发展美,这样的美丽才可持续,才能真正让农民获益。这是“千万工程”给我们的宝贵启示,也是今天广大乡村后发赶超的重要指引。让我们深入学习、不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振兴新画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生就是博官网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