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孔书记,今年我也想入股咱们村的万红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帮帮我吗?”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隆盛合镇公地村村民李有荣主动联系到驻村第一书记孔令东。在上一次村里的圆桌会上,许多村民都说担心搞产业亏本,从那时起,孔令东一直在努力解开村民们的“心结”。
今年以来,磴口县25名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的一线战场上各自展才尽智,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倾情倾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除了驻村第一书记的身影,乡村振兴一线也不乏本地的优秀乡土人才。“华莱士蜜瓜是磴口县特产,肉厚汁甜,软脆适度。温室瓜4月初就上市了,每斤能卖到40元;大棚瓜5月底上市,露地大田瓜6月底开园,通过线上线下卖到了全国各地。”巴彦高勒镇北滩村农民党员武志强笑容写在脸上,甜蜜藏在心头。武志强是村里第一批种植华莱士蜜瓜的村民,自己创办了合作社实现增收致富后,他带领村民种植华莱士蜜瓜,对村里来“取经”的乡亲们毫无保留,认真细致地传授自己的种植经验。
“今年的小麦多亏了技术人员帮助,选育了高质量品种,换了喷灌,肯定能增产。小麦收完以后,我们还紧抓农时,种植复播燕麦、白菜、萝卜,把土地有效利用起来,等待下一波收获!”渡口镇新地村党支部书记李云飞自信地说。今年,磴口县牢固树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理念,各苏木乡镇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的农技推广模式,真正搭建起技术助丰收的桥梁。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把脉”、精准“开方”,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传经送宝”,加快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小麦品种特性、苗木繁育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在补隆淖镇新河村助农增收主题党日现场,村党支部成员积极提问,在村农户也来旁听,可容纳100多人的党员会议室座无虚席。“把最新的科学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切实为农业生产带来实用技术,这是我们的责任。”巴彦淖尔市“河套英才”获评人选、磴口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姜晓平说道。科技下乡,人才助农。磴口县深入实施“三服务一促进”“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选派27名科技特派员,组成农牧业专家服务团,以农民科技需求为基础,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86场次,“出诊”服务农民3500多人次,通过面对面、手把手讲技术、传经验,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结构调整,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人才支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生就是博官网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