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的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总书记对“蓝色粮仓”的关注,凸显出大食物观视域下,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性。
过去我们讲吃饭的问题,首先联想到的是米面粮油等地里长出来的粮食,毕竟,在物质水平低下的年代,主粮是填饱肚子最高效的食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也正在转型升级,对食物供给在质量上有了新的要求,老百姓每天吃的东西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主粮作物,肉蛋禽奶鱼果菌茶等食物,都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加之中国有14亿多人,从食物供给数量来看,养活这么多人,也不能仅靠有限的耕地。
这就要求我们跳出过去土里刨食的传统观念,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土地、农业乃至食物的概念。以“蓝色粮仓”为例,我国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广阔的海洋里蕴藏着巨大的食物资源潜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但囿于捕捞条件、运输条件等限制,耕海牧渔也就成为沿海地区的专属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水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不断扩展延伸,在食物结构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此次广东省关于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汇报中,就有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2030年广东预计年新增海鱼产品201万吨,按照等量蛋白质换算,相当于养猪3045万头或养鸭15.4亿只。可以说,建设“蓝色粮仓”,是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的必然要求,需要多方协力提供坚实保障。
为此,一是要从生产结构上入手,进一步打开思路,放眼更广阔的“海上牧场”,发展深远海养殖,扩大海水产品生产来源,确保海水产品的持续供给。二是要从育种上着手,拓展新的“蓝色粮仓”,意味着会有新的生产条件、新的养殖环境和模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蓝色种子”,用良种不断充盈“蓝色粮仓”。三是要提升装备水平,为“海上牧场”的拓展提供科技支撑,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发展新的适用养殖方式。
靠山唱山歌,靠海念海经。当然,大国粮仓不只有沃野千里上的“金色粮仓”和广袤海洋里的“蓝色粮仓”,还要有林间的“绿色粮仓”、牧场上的“白色粮仓”……用多元方式构建食物供给体系,以多重色彩绘就食物安全的底色。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生就是博官网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