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爆火,乡村如何乘势而上-人生就是博官网

农民日报社主办

人生就是博官网-尊龙凯时国际娱乐 深壹度 详情
冰雪经济爆火,乡村如何乘势而上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张燕
  • 作者:王壹 姚媛 阎红玉
  • 2024-01-19 08:07:29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创意产品不断涌现,东北冰雪经济实现了从城市到郊区,从洋灿灿的步行街到齐整整的篱笆院全面覆盖。让冰雪经济红利从城市延伸至乡村,实现从吸引游客到留住游客、从“网红”到“长红”的华丽转变是当前的重点。

1月12日下午,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占地1200亩的黑鹭鸟国际休闲垂钓中心基地内,来自湖南的谢先生一行四人正在厚厚冰面上的帐篷内悠闲垂钓。

火炉隔绝了外面的严寒,谢先生顺着两个已经打好的冰洞放下诱饵。帐篷外的雪地上,摆放着他们一下午的“战果”——9条鲑鱼和鳟鱼。在距离帐篷不远的岸边,两棵树之间挂着一条红底白字的横幅:“千年渔猎 生态渔业 七彩呼兰 魅力无限”,在夕阳与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我们第一次来哈尔滨,本地的朋友带我们来到这里体验冰钓,很神奇,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室外冰面上搭起帐篷,里面有暖炉,很暖和,可以直接在帐篷里钓鱼,体验感非常棒!”谢先生对记者说道。

该基地负责人李伯然说:“借着冰雪旅游热度,今年元旦假期,基地每天都接待近300人次,已接近饱和。预计高峰期会在1月底2月初到来,我们十分期待。”

随着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冰雪旅游“火”起来,东北地区迎来“泼天富贵”。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均达历史峰值。仅今年前半个月,哈尔滨机场便已完成旅客吞吐量破百万人次。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东北凭借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赛事、冰雪经贸、冰雪艺术、冰雪会展、冰雪民俗等丰富多样的冰雪产品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东北地区的冰雪经济正逐渐成为新兴增长点。

冰雪旅游走俏,“二合雪乡”的“魂”是什么?

厚厚的积雪如同一床棉被安静地覆盖在大地上,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清脆响声。田野中,秸秆深埋在雪里,只微微探出了头,露出点点淡黄。沿着进村公路走上一个小山丘,写着“吉林雪乡”的山门出现在视野内。

门后藏着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仿制黄泥屋与银白的底色相得益彰,家家门前的仓库里堆满了苞谷,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秋收时节积攒下的金黄色柴火垛。屋顶升腾起炊烟袅袅,那是东北特有的人间烟火气。一条“年味大道”穿村而过,路两旁,屋檐下高挂着红灯笼,还有99个形态各异的雪雕。舒兰市的“母亲河”细鳞河潺潺流过,为村庄又增添了几分灵动。远处是连绵群山,里面是大片原始森林。一棵棵褐色的树木,晕染出一幅冬日的水墨画。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上营镇马鞍岭村二合屯,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窝风存雪,每年10月就开始降雪,落雪期长达5个月,最深的地方积雪厚度可达1米以上,雪质绵软细腻,是名副其实的“二合雪乡”。

2015年,“二合雪乡”的美丽雪景被一群摄影爱好者发现,游客慕名前来。第二年,二合屯118户农户每户出资2000元,成立“二合雪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筹集资金23.6万元,建造了最初的滑雪场、冰场和迷宫。

“2016年,周边几乎没有滑雪场,我们算首屈一指,当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马鞍岭村党支部书记卢才书自豪地说。2017年,政府看到“二合雪乡”的发展潜力,投入15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提升。卢才书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财政资金已投入3500万元,涉及上下水改造、建设污水处理厂、修建山门和观景台、道路提升等36项。

今年,“二合雪乡”的村民们又建起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冰雪游乐场,分为滑雪板区、冰场、成人戏雪区、儿童戏雪区和雪地摩托区。游客可以抽冰猴、玩冰壶、打冰上保龄球、滑雪圈、乘马拉爬犁,找回儿时的快乐;吃一顿铁锅炖大鹅、小鸡炖蘑菇、烩酸菜、铁锅炖鱼,品味乡野美食;杀年猪、蒸豆包、摊煎饼、做豆腐,睡一次农家土炕,体验淳朴民风和特色关东风情。

去年12月,“二合雪乡”引进辽宁大连自然探觅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吉林自然探觅年味雪乡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探觅公司”),对景点和民宿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同时,确定2023-2024雪季“年味雪乡 怀旧二河”的定位,打造年味大道、雪雕等景观及雪屋漫咖、老歌餐厅、老酒馆等特色景点。烟花广场上,白天有年味大集,晚上举办篝火晚会。在原有冰雪项目的基础上延伸出更丰富的体验项目。

吉林舒兰市“二合雪乡”篝火晚会烟花绽放。程荣涛 摄

“今年春节,我们将带给游客全新的体验。”卢才书满怀信心。

在大连自然探觅公司负责人敖研看来,乡村游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拥有“灵魂”。公司在“二合雪乡”发展四季游,首先要把乡村中的“魂”发掘出来。

经过走访,敖研发现,“二合雪乡”大多数村民是山东和河北“闯关东”而来的移民后裔。勤劳质朴是他们身上最鲜明的特点。

东北农民在冬天农闲时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习惯称之为“猫冬”。但冬季仍是一个劳动的季节。“二合雪乡”常住126户,425人,参与村里基础建设、冰雪旅游的有110人左右,其中50人左右在公司上班,其他人外出打工挣钱。

劳动也换来了丰厚回报。“村民郑永成被大家称为‘郑百万’,他是一个种地的农民,却能一下拿出100万元,给儿子在长春买了房。卢宝林家经营着一家民宿,主要由妻子打理,他在公司上班,维护冰场、雪场,带领大家劳动,什么活都干。”敖研说,“今年开春,吉林探觅公司将在村里打造闯关东文化产业园,发展研学游等文旅项目。”

“二合雪乡”的发展历程,正是我国冰雪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缩影。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体育产业爆发的重要节点,同期冰雪运动及相关产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国内走俏的冰雪经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壮大起来的。

哈尔滨“爆款”,查干湖怎么干?

哈尔滨为什么能火起来?

除了传统知名的哈尔滨网红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外,还有音乐公园的“大雪人”、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中国冰灯艺术游园会等多处冰雪景观,展现出“冰城”的深厚底蕴。

与过去依靠单一热点“出圈”不同,哈尔滨从不同维度打造多个网络“爆款”,亮点频出,话题热度持续不减。

哈尔滨中央大街的游客。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 摄

“今年元旦假期去哈尔滨游玩,是我第一次到东北,冰雪大世界里巨大的冰雕令人震撼。松花江冰上嘉年华里,我玩了冰梯、雪梯等很多之前没玩过的项目。”来自河南的游客王琪琦在讲述今年元旦假期去哈尔滨的游玩经历时,仍非常兴奋。“我有很多新奇体验:冻梨里可以吸出这么多汁!东北的糖葫芦在户外咬不动!……我把这些经历和朋友录制成了播客节目,向全国推介东北冰雪旅游!”

同一时间,距离哈尔滨市200多公里的吉林省松原市下辖的查干湖也热闹非凡,搭上了冰雪经济的快车。一望无际的冰面上,冬捕已进入收网的时刻。1月15日下午,一位渔民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中挥舞着马鞭,喊着号子,驱赶着六匹马拉动绞盘。马儿膘肥身健,流下的汗水蒸腾出氤氲水汽。

马儿一圈圈奔跑,带动长长的渔网从冰洞中滑出。肥美的鱼儿随着渔网“咕嘟咕嘟”往外冒,在冰面上翻腾、跳跃,引发游客阵阵欢呼。

“万尾鲜鱼出玉门”,这是查干湖冬捕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将传承千百年的原生态渔猎生产应用于冰雪旅游,将农业文明与冰雪经济深度融合,造就了久负盛名的“查干湖冬捕”。

据介绍,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1月14日,查干湖景区累计接待人数43.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3亿元。

冬季千里冰原,夏季烟波浩渺、鸥雁成群的查干湖,与“引松工程”息息相关。50多年前,由于水源断流、湖水蒸发,查干湖变成了茫茫沙碱、尘暴飞扬的“害湖”。风沙、干旱殃及周边农田,渔业生产遭受灭顶之灾,湖区周边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引松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76年动工,历经两期、历时8年竣工,挖通了长53.85公里、底宽50米的人工运河——引松渠,使松花江水不断地流入查干湖。至此,查干湖湖面由原有的50平方公里扩展到42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达514.2平方公里,成为吉林省最大的湖泊。

1993年起,人们开始向查干湖投放适宜生长的胖头鱼、花白鲢等鱼苗,不投喂任何饲料,让它们在纯天然的环境中生长。如今湖里鱼类资源发展到15科68种,以鲤、草、鲢、鲫等为主体,年产鱼稳定在3500吨左右。

查干湖所在的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引松工程和查干湖、灌区的湿地以及松嫩两江湿地,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封原育草、生态林草和“三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以期打好生态牌,实现生态富民。

如今,查干湖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鸟类已发展到15目34科116种,陆生脊椎动物发展到4纲22目49科147种,湖区和湿地野生植物达200多种,沿湖浅水域芦荻蒲草丛生,茂密葱绿,四野芳菲,成了珍禽异兽的乐园。

“厚植生态基因,是查干湖乃至松原市发展旅游的基础。”松原市旅游局局长高艳宝介绍,“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要相得益彰。生态保护进行到哪里,生态旅游就跟进到哪里,就呈现在哪里。”

以生态文化为灵魂,以民族文化为底色,以渔猎文化为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兼备,赋予查干湖景区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吸引力,也为冰雪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冰雪为媒,全域如何联动?

当城市的悠久历史、工业记忆,以及特色非遗等文化符号与独特的冰雪资源、创意策划互相契合、互相融入,再加上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待客之道,东北发展冰雪经济便拥有了一张最亮眼的“名片”。

事实上,冰雪旅游是一个投入较高的产业。

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四合村南阳屯是一个较为富裕的村庄,村民们大多在俄罗斯经商,销售中国的灯具、led显示屏、服装、鞋袜等轻工业品。事业小有成就的村民们决定为家乡做点事。韩丽波等7人联合成立南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希望将村子打造成俄罗斯风情旅游小镇。

韩丽波介绍,目前他们仅冰雪项目的投入就达200万元。当地水资源缺乏,人工造雪行不通,只能依靠自然降雪打造冰雪旅游。

冰雪旅游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今年吉林探觅公司在冰雪旅游上投入100多万元进行场景打造和雪场、冰场的建设维护。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更是斥资35亿元,给游客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冰雪景观。

人工造雪成本高,依靠自然降雪打造的冰雪项目只能维持2-3个月。待到春暖,冰雪融化,来年冬天雪场、冰场又要重新修建。冰雪旅游吸引人们投资建设的动力源自哪里?

高艳宝认为:“旅游需要品牌打造,需要情感认同。冰雪是东北最独特的旅游资源,因此,人们会投入巨资引流,筑牢品牌形象,从而带动全季、全域的旅游发展。”

因此,松原市确定了查干湖“春捺钵、夏赏荷、秋观鸟、冬渔猎”的四季品牌,并在今年雪季提出形成以查干湖为主,全域联动、全民参与、全业态融入、全网宣传的“一主四全”整体布局。宁江区“乐动冰雪·幸福宁江”、扶余市“筑梦冰雪·相约扶余”、长岭县“激情冰雪·活力长岭”……以“一区一品牌、一地一特色”呈现出全域冰雪新格局。

冰雪旅游要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每一个环节做到让游客满意。对于三农领域来说,冰雪旅游带旺了餐饮、民宿、采摘等产业,推动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农产品转化为餐饮特色美食,农业生产劳动转化成旅游体验。

哈尔滨市道里区榆树镇新乡村距哈尔滨太平机场仅20分钟车程。去年9月,新乡村开始统一打造“回村住”民宿品牌。

新乡村目前常住人口3000多人,由于村里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机场和市区都较近,所以该村村民以在周边打工为主,全村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为了让村民人均收入再提高、村集体经济实现新的跨越,新乡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良敏锐地抓住了哈尔滨冰雪旅游对于带动乡村发展的契机,开始带动村民利用自家院落开民宿。刚开始动员时,村民还有些顾虑:“这可行吗?”“能有人来吗?”

面对这些顾虑,王国良决定由村集体先带头试点,给村民“打个样”。

经研究,选中了60多岁冉大姐家作为试点。冉大姐的女儿在哈尔滨市内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冉大姐的老伴在周边灯具厂工作,每月有四五千元的工资。冉大姐平时自己在家打些零工。

“村里以每年7000元的价格租下我家前面空出来的两间房屋和院落,我和老伴住后屋,租期五年,命名为‘7号院’,我在自家就服务游客,打扫卫生、做做饭,村里每月还给我开2000元工资,我太满意了!”冉大姐说。

村里出资给冉大姐家的两间房屋重新装修了一下,安上了电暖器和电热炕,让房屋内焕然一新。同时,在房前屋后,村里也打造了雪圈、雪爬犁等冰雪体验项目,供游客在体验东北乡村风情的同时感受冰雪的魅力。

“玩冰雪、睡热炕、吃铁锅炖、采摘,游客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哈尔滨。南方来的游客回到家还给我发微信说,‘到家了竟然不适应了,怀念你们的民宿’。”王国良说。

哈尔滨道里区新乡村“回村住”民宿。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 摄

据哈尔滨市商务局监测数据显示,激增的游客量带动住宿、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29.4%。

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那景会介绍,目前,哈尔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从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转变,空间布局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适宜发展的区域拓展,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

“未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一道,针对农耕文化、民族文化挖掘不深不透、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相对落后等问题进行调研,加大力度进行解决,努力抓住哈尔滨冰雪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成规模、品质高的休闲农业精品品牌,拉动乡村旅游消费、促进农民增收。”那景会说。

“冰雪 ”可以加什么?

“莫旗达斡尔族,欢迎南方‘小土豆’来到哈尔滨!”两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表演者分别骑着一黑一白两匹马,不断练习着欢迎词。面前的游客把他们围起,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录像。

据介绍,达斡尔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一带。目前,全国达斡尔族共约13万人。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达斡尔族,展示达斡尔族的热情与豪爽,为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助力。”达斡尔族表演者对记者说。

借助冰雪旅游热潮,哈尔滨抓住机遇,将具有东北特色的各民族文化汇聚在哈尔滨,为广大游客提供一桌文化“大餐”。

1月13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二楼展厅内,不少游客在这里认真参观着新增加的非物质物化遗产和民族文化展示区。

2024赫哲文化ip展也在博物馆亮相:“杏好遇见你”主题饰品、镶嵌有赫哲族纹样与鱼皮镶嵌金属搭扣的“锦绣前程”笔记本、灵感来源于伊玛干图腾柱的圆珠笔……各种体现赫哲族文化的文创产品让游客目不暇接,在参观中了解到赫哲族的文化与历史。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2021年,中国境内赫哲族人口仅为5373人,是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一件赫哲人的鱼皮衣需要上百张完整的大马哈鱼鱼皮纯手工制成。中央大街上,穿着鱼皮衣的赫哲族人亮相演出。目前,已有外国人出高价定制鱼皮衣,一件据称要几十万。因此,这场演出被网友喻为“最贵的时装秀”。

“冰雪+非遗文化、民族文化”赋予了冰雪旅游深厚的文化基因,冰雕和冰钓两大东北独有的冰雪体验也抓住机遇,成了冰雪游必备的体验项目。

“妈妈,我想雕刻大龙!”1月11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的冰雪艺术体验营里,来自上海的一对母子报名了冰雕体验。

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雕塑系的教练员拿起红色颜料递给小学员,指导他按照小兔子的形状均匀挤压涂料画笔,勾勒出轮廓。

据介绍,哈尔滨师范大学在冰雪大世界里打造的这一冰雪艺术体验营是为了落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以创新驱动“创意设计产业和冰雪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类似的冰雪主题研究活动还有很多,这些都成为东北地区冰雪经济的新业态。

“天暖钓池边,天寒钓河湾。”冰钓这一传统渔猎活动也发展成热门旅游项目。据悉,当冰面的厚度达到8-10厘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冰钓了。冰钓时,要先在冰面上凿洞,然后在洞中钓鱼。

为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黑鹭鸟国际休闲垂钓中心基地推出680元、880元、1280元、1680元等价位的项目。基地为每位游客提前在帐篷内凿好了冰眼,并备好暖炉、钓具和鱼饵。在冰钓开始前,会由专业教练讲解冰钓的安全须知和方法。

查干湖景区也推出类似的项目来吸引游客。景区计划推出“定制式”冬捕,按参与规模不同,确定66666元/团体、88888元/团体两种标准,依照正式冬捕的模式组建团体捕鱼。此外,景区还布置了小网捕鱼渔猎区,按每人300元计费,让游客在“渔把头”和渔工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冬捕凿冰、下网、拉网、捞鱼等过程,感受传承千年的查干湖冬捕习俗的古老与神奇。

此外,松原市还创新推出“一江两岸”花灯会、“一县一品”十大冰雪乐园、查小鱼市集、腾鱼雪洞奇缘等冰雪新业态新产品,创设冰鱼部落广场、雪洞冰钓奇缘、雪上梦幻乐园等新场景新体验,举办冰上帆船表演赛、冰雪风筝会等冰雪赛事,开展冰雪汽车越野体验、冰雪那达慕等“冰雪 ”体育活动。

冰雪经济拥有丰富的内涵,可细分为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多个板块,竞赛、康养、研学、民俗、美食等都可以与“冰雪 ”链接,农业、商贸、文化、体育、制造等多个领域都可与之关联,衍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创意产品不断涌现,东北冰雪经济实现了从城市到郊区,从洋灿灿的步行街到齐整整的篱笆院全面覆盖。让冰雪经济红利从城市延伸至乡村,实现从吸引游客到留住游客、从“网红”到“长红”的华丽转变是当前的重点。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 姚媛 阎红玉

分享至
相关新闻
关于尊龙凯时国际娱乐 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生就是博官网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