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今年丰收!”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专程走进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田,俯身捧起一束麦穗,询问农户种了几亩地、亩产多少、小麦长势如何。麦田之间还有更深远的考量,总书记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一年多前的秋收时节,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盐碱地改良后的大豆田,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上次看了大豆,这次看了小麦”,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盐碱地的“战略意义”“战略问题”?
一方面,因为这是关乎中国饭碗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后备资源不足,赖以吃饭的耕地“家底儿”并不充裕。同时全国除了沿海地区,东北松嫩平原、内蒙古河套地区、新疆地区等都有大片盐碱地,其中一些还有可挖掘的生产潜力,是耕地扩容提质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财富。另一方面,盐碱地综合利用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判断,不只限于一时一域,要通过强化科技力量的战略支撑,稳住耕地根基,从而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就拿旱碱麦来说。当地农技人员在滨海盐碱地上,培育出了这种抗旱耐盐碱的小麦品种,并围绕“种、肥、播、管”等环节,实施了30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虽然这种旱碱麦亩产只有水浇地的一半,但节水、优质、优价,靠天“喝雨水”就能生长,蛋白含量高、出粉率高、麦香浓郁,适合制作手工面食,市场售价高于普通小麦,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
不过,土壤盐碱化素有土地“顽疾”之称,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威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可持续性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盐碱地成因和表现不同,盐碱地综合利用也像治疗“综合征”,病因很复杂,症状多种多样,“患者”的身体条件也不一而足,绝非一天两天、一服两服药就能药到病除,而是一项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的工作。为此,我们要把握好几条原则。
一是对症下药。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要因地制宜,与本地自然资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相协调。二是综合施治。多部门联合,多学科合作,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三是精心调养。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绿色理念,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确保工作成效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战略底气,也是今天当尽的守土之责。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生就是博官网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