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返乡创业,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乡村振兴的光明大路上,少不了青年人的新思想、新力量。”“我将和广大农村创业青年一道,在乡村热土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发言,彰显了一位位青年先锋的蓬勃力量,也体现着青年们兴农强农的使命担当。
近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表彰活动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举行,10人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380人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他们扎根乡村、传播技术、发展产业、服务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也激励着更多青年人才逐梦乡村、建功立业,为乡村建设、农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科技兴农有本领
青年人才为农村带来了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果树园艺研究室副主任马晓丽正是科技兴农的青年代表。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她长年奔赴在生产一线,从事李、柑橘等果树新品种选育以及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近年来,三峡库区柑橘优质果品率降低,病虫害频发,她和团队在万州、云阳等三峡库区柑橘主产区改良土壤、培育高光效树形、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开展柑橘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应用示范,解决生产难题。“这项技术在三峡库区7个区县全年应用推广55.15万亩,每亩增效1000元以上,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6.75亿元。”马晓丽说。
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马晓丽(右一)正在指导农户柑橘转色期施肥和病害防控技术要点。 受访者供图
从重庆到江苏,青年人科技兴农强农的初心正在延续。年仅28岁的华梦丽已经在农村扎根了8年,2015年底,她和4名同学一起到江苏省句容市,创办了“果牧不忘农场”,开始探索乡村事业。有一次,几名农户发现自家草莓苗莫名死亡,便第一时间联系华梦丽。冒着暴雨,她立刻赶往现场查看,她说:“农业技术问题,就得在田里面才能说清楚。”她迅速诊断出病因,决定使用脱毒草莓苗,并筹备建立植物组织培养室。正值夏季高温,华梦丽在桑拿房般的实验室待了三个多月,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协助下研制出草莓生长的培养基配方。此外,她还组织“90后”“00后”农学专业毕业生成立助农服务队,为农民开展免费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成为了让农民放心的“田保姆”。
像这样用科技引领乡村发展的青年人才还有很多,他们坚守为农初心、掌握农业技术、积极投身农村。在湖北省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锋积极与湖北省、武汉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瓜蔬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提高种植效益;留学回国的浙江青年林东东正在用数字化改变父辈赖以生存的柑橘产业,从传统农业到数字农业,从线下销售到线上销售,他为柑橘产业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帮助更多橘乡百姓鼓起了腰包。
产业振兴出奇招
青年最具活力和创造性,青年人才在乡村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和乡村产业实现了“双向奔赴”,碰撞出新思想、新创意、新做法的火花。
新时代高素质农民朱霞,创立湖南省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分区管理、综合利用、绩效奖励等措施,年生产、购销优质原粮1万余吨,年产值达7500余万元,带动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身残志坚的青年代表张莹莹,依托广西凤山县、罗城县困境残疾人创办的专业养殖合作社,策划精准扶贫公益助残项目,为残障者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助力贫困地区残疾人脱贫致富……
来自浙江建德的“90后”农创客王运,接过父辈的种粮“接力棒”,成长为一名年轻的种粮大户。她购置了57台(套)无人植保机、插秧机、收割机等设备,持续钻研现代化的种粮方式,种植规模从最初的108亩发展到2800亩,大米生产也实现了优质化、绿色化。“有了好大米,如何更好地走向市场,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王运介绍,经过不断探索,稻田逐渐成为她施展创意的新平台。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运连续8年举办稻香节,从单纯的卖粮食转变为现在的“卖文化”“卖体验”“卖风景”,8年间吸引游客27万人次,销售额150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0多万元,父老乡亲们都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以前每斤大米只能卖2-3元,现在有了质量和品牌的加持,可以卖到8-10元。”王运说。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同王运一样,来自云南的“博士农民”梁名双,从2014年开始投身三农,在澄江市、普洱市景东县先后注册两家公司,积极突破云南露天蓝莓种植技术壁垒,积累了一套完整的蓝莓种植和管理经验,并制定《蓝莓种植规程》,无偿向农民共享技术。
“从我们种植蓝莓开始,就比较注重在自己得到发展的同时,让周边的老百姓也能够从中获益。”梁名双表示,他带着技术和管理人员深入村民家中,耐心细致介绍,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既提供地租收入,还聘用农民务工,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把“小蓝果”做成了大产业。
乡村实践有方法
青年人有想法、敢创新、肯实干,为古老的乡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各种奇思妙想也为乡村治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文化、推广民间技艺等点燃了新的“星火”。
吴金伟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之后,放弃大城市的高薪机会,毅然投身湖南省脱贫攻坚一线。2021年,两年基层选调期满,他放弃回到机关的机会,留在基层担任张家界市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在金岩土家族乡荆竹山村,村委中“80后”“90后”占比超过一半,存在干事经验不足的问题。为此,吴金伟集合起了资历丰富、能力优秀的“银发资源”,建立起以退休的村党支部书记吴有远为首的“老吴工作室”,并吸收退休律师、医生、军人、教师等资源,成为干部联系群众的“桥梁”,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村民自治局面。
在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文化上,青年人也给出了新创意、玩出了新花样。山东济南乡村创业青年穆峰充分挖掘龙山文化,打造了以“龙山味道”为统领的文化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探索出了以产业赋能文化、以文化引领产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在文化赋能下,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水豆腐得到快速发展,实现鲜豆工坊全球连锁700余家、龙山豆腐脑中式快餐100多家的突破,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加入豆制品产业链,每户年收入从三五万元增加到十万元。”穆峰表示,如今,龙山黑陶、龙山水豆腐、龙山小米等产品远销欧洲国家,让龙山文化真正走出了博物馆、走向了全国、迈向了世界。
青年先锋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发光发热,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比如下乡担任志愿者、行医助学、捐资捐物、为乡村提供法律服务、发展绿色农业、加强环境保护等。这些青年先锋毅然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田间逐梦,帮百姓圆梦,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博文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尊龙凯时国际娱乐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生就是博官网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